适合对象
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
教学目标
亲爱的同学们,本学期我们即将进入物理力学的世界,期待你的收获。
我们常说鸡蛋碰石头-不自量力,石头给鸡蛋的力真的大于鸡蛋给石头的力吗?推门的不同部位,会有不同的开门效果,这是什么原理?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引发了怎样的物理探索?摩擦,摩擦,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,要是生活中没有了摩擦,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?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,那古人说的对吗?亚里士多德引发了后人怎样的思考?这些问题,我们都能通过“力”、“运动和力”这两章来解决。
你知道被大象踩一脚和被芭蕾舞演员踩一脚哪个更疼吗?咱们每天背的书包带为什么做得都比较宽?深海的带鱼为什么长得扁扁的?高山上的红烧肉为什么炖不熟?下雨天一刮风,雨伞为什么会拿不住?铁块扔进水里会沉底,潜水艇却可以在海中自由通行,轮船更是能浮在水面上,这些是什么造成的?这些问题,我们都能通过“压强”、“浮力”这两章来解决。
我们常说掌握了好方法能够事半功倍,但要是走进了误区就容易事倍功半。那什么是功,为什么能做功?马路上行驶的汽车要限速,以此降低车祸带来的危害;高层建筑上禁止掷物,能保护行人的安全;运动场上弓要拉满,才能保证射程足够,这些都是有原因的,究竟是为什么,通过“功和机械能”这章我们来一起解决。
物理的学习,就是为了能方便我们的生活,最终应用于生活。那么,小能手们,打开家中的工具箱看一看,咱们能用扳手拧紧螺母,能用羊角锤拔出嵌在木板中的钉子,能用瓶起子开瓶盖,你知道使用它们的原理是什么吗?再放眼看看外面的大型工具,清洁玻璃的人员是怎么将自己吊在大厦外壁的?起重机是怎么轻松地将很重的物体提升的?当机械使用时间较长开始发涩时,咱们为什么又要添加润滑油?这些问题,我们都能通过“简单机械”这章来解决。
课程特色
本课程适合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习,特点趣味、活泼;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及事例的基础上一起去探索科学知识,采用富有趣味的叙述方式,帮助学生“彻底弄懂他们已知道的东西”,做到不仅仅是“知其然”,更要“知其所以然”。
课程中结合现在流行的网络元素,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吸引孩子,使学生能保持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;让孩子从生活现象、身边事物出发,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,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统一,使孩子们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。
由浅入深的经典例题解析,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讲的知识,问题的解答深入浅出、通俗易懂,再搭配适量练习题强化训练,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多种考查方法,真正保证整套课程的教学效果。
俗话说“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”,我们的课程不再进行传统的刻板教条的知识讲解,主要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,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课程大纲
第七章 力
- 什么是力
- 什么是力例1
- 什么是力例2
- 力的作用效果
- 力的作用效果例1
- 力的作用效果例2
- 力的三要素
- 力的三要素例1
- 力的三要素例2
- 力的表示方法
- 力的表示方法例1
- 力的表示方法例2
-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
-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1
-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2
- 相互作用力(实验)
-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
- 弹力
- 弹力例1
- 弹力例2
- 弹簧测力计
- 弹簧测力计例1
- 弹簧测力计例2
- 重力的大小
- 重力的大小例1
- 重力的大小例2
-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(实验)
- 重力的方向
- 重力的方向例1
- 重力的方向例2
- 重心
- 重心例1
- 重心例2
- 重心(实验)
- 重心2(实验)
- 重力及由来
- 重力及由来例1
- 重力及由来例2
- 万有引力
第八章 运动和力
-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(实验)
- 牛顿第一定律
- 牛顿第一定律例1
- 牛顿第一定律例2
- 惯性
- 惯性例1
- 惯性例2
- 惯性(实验)
- 平衡态与平衡力
- 平衡态与平衡力例1
- 平衡态与平衡力例2
- 二力平衡的条件
- 二力平衡的条件例1
- 二力平衡的条件例2
-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(实验)
- 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
- 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例1
- 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例2
- 摩擦力及其产生的条件
- 摩擦力及其产生的条件例1
- 摩擦力及其产生的条件例2
- 摩擦力(实验)
- 摩擦力的种类
- 摩擦力的种类例1
- 摩擦力的种类例2
-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
-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例1
-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例2
- 滑动摩擦力(实验)
-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
-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
-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例1
-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例2
第九章 压强
- 压力
- 压力例1
- 压力例2
-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
-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例1
-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例2
- 压力的作用效果(实验)
- 压强
- 压强例1
- 压强例2
- 固体压强之叠加问题
- 固体压强之叠加问题例2
- 固体压强之切割问题
- 固体压强之切割问题例1
- 固体压强之切割问题例2
-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
-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例1
-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例2
- 液体的压强及其产生原因
- 液体的压强及其产生原因例1
- 液体的压强及其产生原因例2
- 液体压强(实验)
- 液体的压强的大小
- 液体压强的大小例1
- 液体压强的大小例2
- 液体压强之形杯问题
- 液体压强之水桶问题
- 连通器原理及应用
- 连通器原理及应用例1
- 连通器原理及应用例2
- 大气压的存在
- 大气压的存在例1
- 大气压的存在例2
- 气压的应用(实验)
- 大气压的测量
- 大气压的测量例1
- 大气压的测量例2
-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
-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例1
-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例2
- 影响密闭气压的因素
- 影响密闭气压的因素例1
- 影响密闭气压的因素例2
- 大气压强与液体的沸点
- 帕斯卡原理
-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
-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例1
-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例2
- 流体压强的应用
- 流体压强的应用例1
- 流体压强的应用例2
- 流体压强(实验)
第十章 浮力
- 浮力及产生原因
- 浮力及产生原因例1
- 浮力及产生原因例2
-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
-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(实验)
- 阿基米德原理
- 阿基米德原理例1
- 阿基米德原理例2
- 探究物体的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(实验)
- 物体的浮沉条件
- 物体的浮沉条件例1
- 物体的浮沉条件例2
- 浮沉条件(实验)
- 浮力的应用
- 浮力的应用例1
- 浮力的应用例2
- 密度计
- 浮力之船球模型
- 浮力之船球模型例1
- 浮力之船球模型(二)
- 浮力之船球模型(二)例1
- 浮力之二提法测固体密度
- 浮力之三提法测液体密度
- 浮力之漂浮物比例问题
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
- 什么是功
- 什么是功例1
- 什么是功例2
- 功的计算
- 功的计算例1
- 功的计算例2
- 功率
- 功率例1
- 功率例2
- 功率的计算
- 功率的计算例1
- 功率的计算例2
- 能
- 能例1
- 能例2
- 动能
- 动能例1
- 动能例2
- 动能(实验)
- 重力势能
- 重力势能例1
- 重力势能例2
- 重力势能(实验)
- 弹性势能
- 弹性势能例1
- 弹性势能例2
- 弹性势能(实验)
- 机械能及其转化
- 机械能及其转化例1
- 机械能及其转化例2
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
- 杠杆及其五要素
- 杠杆及其五要素例1
- 杠杆及其五要素例2
- 力臂的画法
- 力臂的画法例1
- 力臂的画法例2
- 杠杆的平衡条件
- 杠杆的平衡条件例1
- 杠杆的平衡条件例2
-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(实验)
-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
-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例1
-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例2
- 人体内的杠杆
- 杠杆之动态变化问题
- 杠杆之最省力问题
- 定滑轮
- 定滑轮例1
- 定滑轮例2
- 动滑轮
- 动滑轮例1
- 动滑轮例2
-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(实验)
- 滑轮组
- 滑轮组例1
- 滑轮组例2
- 滑轮组的计算
- 滑轮组的计算例1
- 滑轮组的计算例2
- 滑轮组之水平拉动问题
- 滑轮组之水中使用滑轮组
- 轮轴与斜面
- 轮轴与斜面例1
- 有用功和额外功
- 有用功和额外功例1
- 有用功和额外功例2
- 机械效率
- 机械效率例1
- 机械效率例2
- 机械效率的计算
- 机械效率的计算例1
- 机械效率的计算例2
-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
-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例1
-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例2
-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(实验)
- 斜面的机械效率
- 斜面的机械效率例1
- 斜面的机械效率例2
-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(实验)
- 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(实验)
- 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
- 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例1
- 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例2
- 功的原理
- 功的原理例1
- 探究使用杠杆是否省功(实验)
- 探究使用滑轮和滑轮组是否省功(实验)
- 探究物体的重力对杠杆机械效率的影响(实验)
- 探究物体重力对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(实验)
- 探究斜面的坡度对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(实验)
- 探究斜面的粗糙程度对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(实验)
- 探究物体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(实验)